鄂尔多斯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鄂尔多斯地区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不断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出版各类民歌集,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歌演唱活动和比赛,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蒙古族学校开设的鄂尔多斯民歌课程,对青少年进行民族音乐教育,提高青少年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意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古如歌已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尔多斯市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鄂尔多斯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都为今后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著名作家玛希吉日嘎拉,在乌审旗乌兰牧骑工作期间,率先挖掘整理了几百首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并印成鄂尔多斯民歌集的册子,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当时,受“文革”的影响,鄂尔多斯民歌被禁唱十年,民歌的传承受到严重影响。牧民群众在这种情况下得到鄂尔多斯民歌集,如获珍宝,非常珍惜。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又通过人民群众的歌喉传唱在鄂尔多斯高原……
1978年,伊克昭盟文化局组织由巴雅尔、郭永明、补占魁、赵星等文艺工作者组成的“伊盟民歌搜集小组”,奔赴鄂尔多斯各地,深入农村牧区,深入牧户,采访众多民间艺人和老人,收集整理了2000多首鄂尔多斯民歌,并通过筛选,在1984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发型了《鄂尔多斯民歌》文学本一辑、蒙文歌曲二辑、汉文歌曲一辑。由政府部门专门投入人力物力,组织搜集整理的《鄂尔多斯民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工程。《鄂尔多斯民歌》几种版本的出版,为保护和传承鄂尔多斯民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末,伊克昭盟盟委宣传部策划组织,对鄂尔多斯民歌进行再次挖掘整理,退出了一批优秀民歌。1990年,内蒙古人名出版社发行了由包俊臣、王立庄主编的《鄂尔多斯民歌集萃》(上、下)。《鄂尔多斯民歌集萃》上册为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分“故乡情”、“父母恩”、“英雄赞”、“礼俗篇”、“爱之歌”、“离别苦”、“相思愁”、“失恋怨”、“骏马颂”、“幽默曲”、“古如歌”、“祝赞词”、“名曲选”等十三辑。下册为鄂尔多斯汉族民歌。《鄂尔多斯民歌集萃》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鄂尔多斯优秀民歌作出了贡献。
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和传承鄂尔多斯民歌非常重视。21世纪伊始,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全市音乐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民间,再次挖掘整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取得了显著成果。2001年8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杜梓主编,夏日作序的《鄂尔多斯民歌经典》。该书收入300多首鄂尔多斯蒙古族经典民歌,题材涉及历史、爱情、思念、幽默、宗教、骏马等,大多数是年代久远的古老民歌。歌词为蒙汉两种文字对照,并附五线谱与简谱对照的曲谱。同时还附有多张音乐CD,录制了被称为鄂尔多斯“歌王”的敖敦巴尔、扎木苏等老一辈民间艺人和一些新一代民间艺人演唱的原生态民歌,为人们学唱和研究鄂尔多斯民歌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收集整理、编写《鄂尔多斯民歌经典》的文艺工作者达数百人,这部作品也成为多人参与的文化成果,并于2010年获得鄂尔多斯市优秀科学技术进步奖。
20世纪末,伊克昭盟文联在全盟范围内,组织一批民俗专家收集整理民俗文化,2001年出版了蒙文版《鄂尔多斯文化丛书》。2001年8月,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曹纳木、玛希吉日嘎拉、孟克那顺整理,巴·哈斯牧仁审订的《鄂尔多斯民歌集成》(上、中、下)。几位文艺工作者多年搜集的1000多首民歌中,被选入《鄂尔多斯民歌集成》的民歌为551首,其内容分为“时政偏”、“宴礼篇”、“思念篇”、“爱情篇”、“礼俗篇”、“宗教篇”、“骏马篇”、“幽默篇”、“其他篇”、“无谱篇”10个部分,该集成中的不少民歌是第一次入选民歌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集成选入了比利时天主教父万·欧斯特于1906年至1925年在鄂尔多斯传教期间,走遍鄂尔多斯各地整理的鄂尔多斯民歌,并于1937年在北京出版的《鄂尔多斯民间文学集》、《阿尔吉布尔吉汗》中辑入的一些无名称、无曲谱的民歌,《鄂尔多斯民歌集成》,是为保护、传承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做出努力的鄂尔多斯文艺工作者的又一成果,它将对鄂尔多斯民族文艺的繁荣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