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文化——歌舞卷(二十七)

来源: 时间:2018-05-29 15:38浏览量:4214

鄂尔多斯民间舞蹈

民间舞的种类(七)

宗教查玛舞,也是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的组成部分。“查玛”,藏语,意为“跳神”。查玛舞,在鄂尔多斯能够流传,与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有直接联系。从元代开始,蒙古人信仰萨满教的同时,也开始信仰藏传佛教。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封西藏红教上层僧人八思巴为“国师”,由西藏政教首领来管理全国佛教。从此,元朝虽然各种宗教并存,但藏传佛教传播还是比较快的。

1527579823546116.jpg

16世纪中叶,土默特蒙古首领阿拉坦汗归顺明朝,在蒙古各地把主要精力用在大力传播藏传佛教上。1570年,阿拉坦汗在今呼和浩特修建藏传佛教寺庙。1585年,应阿拉坦汗之子森格都仁的邀请,三世达赖喇嘛索德那木扎木苏在去往呼和浩特途中,曾留在鄂尔多斯胡图库台·彻辰·洪台吉居住的鄂尔多斯南部萨拉乌苏河岸的伊克锡泊日(大石砭),在芒如格布拉格(阿尔善布拉格)旁边搭起帐篷,举行了长达3个月的坐禅,传授法经仪式,并留下一尊“扎木苏荣”佛像。胡图库台·彻辰·洪台将佛像供奉在自家西北处的土岗上,后来,胡图库台·彻辰·洪台的子孙在此建立小庙,把佛像和苏勒德一同供奉。这座小庙,也就成为锡泊日庙的前身。三世达赖喇嘛索德那木扎木苏离开胡图库台·彻辰·洪台家,经过达拉特时,为鄂尔多斯最大的寺庙——伊克昭(王爱召)奠基。

640.webp.jpg

此后,鄂尔多斯各地纷纷建立寺庙,先后建立了320多座寺庙,鄂尔多斯男性几乎一半人进驻寺庙当僧人。随着寺院的增多,宗教活动也多了起来。鄂尔多斯各地建立的寺庙都有各自的宗教活动,每年固定举办大型跳查玛庙会。

查玛舞,亦称查木舞,是由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其题材可分为3类,即赞颂型查玛、欢乐型查玛和鸟兽型查玛等。赞颂型查玛舞,是讴歌历史帝王将相及百战百胜、威震四方的英雄人物,主要表现他们在战场上的大智大勇和武功技艺。欢乐型查玛舞,是赞美神仙、活佛为内容,主要表现神灵、神仙战胜邪恶,为民召唤幸福吉祥的善举,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传奇色彩。鸟兽型查玛舞,是表现鸟兽形态的舞蹈,通过唱、念、跳、打等动作,表现鸟兽的性格。

鄂尔多斯各寺院的查玛舞内容很丰富,相互之间都有所区别,仅以乌审召的查玛为例,有《钟格瓦德·查玛》、《萨札那·查玛》、《沙瓦庆德·查玛》、《森盖嘎日德·查玛》、《阿萨尔·查玛》、《令卡瓦东·查玛》、《萨雅格·查玛》、《色日吉木·查玛》、《吉日·查玛》、《木哈日札·查玛》、等数十种,显示出传播于鄂尔多斯的查玛舞非常丰富。到了北元后期,鄂尔多斯地区的查玛舞在传播与发展中,逐步吸收了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舞的一些语汇及动作,使鄂尔多斯传统民间舞与宗教查玛舞相融合,渐渐形成以藏传查玛为原型、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查玛舞。

1527579848924623.jpg

鄂尔多斯查玛舞,已是新意义上的舞蹈品种,从内容到表象形式上都显示出了鄂尔多斯民间舞的特点。比如,《古如·查玛》通过描绘一只草鹿与猎人、猎狗、僧人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了鄂尔多斯蒙古族与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的精神,在保留传统查玛舞的基础上,又注入了鄂尔多斯民间舞蹈的特点,形成具有鄂尔多斯特点的宗教舞蹈。宗教查玛舞为鄂尔多斯民间舞的发展提供了素材。20世纪50年代初,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以宗教查玛舞为元素,并从鄂尔多斯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提炼舞蹈语汇,创作了著名的《鄂尔多斯舞》。《鄂尔多斯舞》享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