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育方针及教学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实行抗战救国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以抗日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大批军事、政治方面的民族抗日干部,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努力奋斗。民族学院正是贯彻了党的这一教育方针。1944年11月,毛泽东对民族学院的教育方针作过重要指示。他说:“要经过民族学院培养一批实际工作(党、政、军、群工作等)、一批文教工作干部。”他还要求蒙古族学员“蒙、汉文都要学习好”。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学院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设置了研究班、普通班、文化班三种类型的班级组织教学。班级的编制既考虑到文化水平,同时也照顾民族特点。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编入研究班,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编入普通班,文化水平较低的编入文化班。文化班分为蒙古班和回民班,以学习文化课为主,每班设指导员1人,由学生选学习干事1人。
民族学院紧密联系抗战时局的需要,同时结合民族学生的实际,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课程。研究班和普通班高年级设有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中国革命问题、民族问题、时事政策等课程,普通班级设中国革命问题、政治基础理论、社会发展简史、汉语文、民族语文、历史、地理、自然常识、时事政治等课程,文化班设有汉语文、民族语文、数学等课程。
民族学院在教学上,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易于接受,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时事课,经常请各部门领导人作专题报告,以便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延安民族学院不仅是学习文化的学校,还是一个工作的学校。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学员的课程安排紧密联系各民族的实际生活、社会发展、抗战形势及党的民族政策、工作方针。除研究班开设历史科学的理论教育外,其他班的课程多与各民族历史和一般社会常识相结合。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如汉、蒙古、藏语文是全校的必修课。研究班和普通班高年级开设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问题、民族问题、时事政策等;普通班低年级和文化班,主要开设政治课,包括中国革命问题、民族问题、少数民族常识、时事政策;文化课包括历史、自然、地理、算术、蒙古文或藏文等。有时还邀请第一线回来的同志给师生作对敌斗争报告,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
未完待续
源:鄂托克前旗发布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