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民族学院的发展历程——民族学院成立及初期发展(七)

来源: 时间:2018-05-30 09:16浏览量:5227

微信图片_20180530085335.jpg

五、整风运动和精兵简政

从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 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页,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创举。

民族学院经历了这场伟大的思想运动。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演讲《整顿党的作风》,向全党提出整顿党风、整顿学风、整顿文风的三大任务。2月8日,又在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出版局举行的工作会议上作了《反对党八股》的报告,这两个重要讲话,标志着整风运动的全面展开。民族学院的整风运动是按照中共中央的统一安排部署而进行的。整风运动开始后,乌兰夫同志调往中央党校学习。同年夏季,高克林同志调任中共绥蒙工委书记,杨春林同志也调动了工作。学院领导机构随之作了调整。院长仍由高岗兼任,王铎同志任秘书长,主管学院日常行政工作。将研究处、干部处分别改称研究室和注册室,归并教育处。教育处处长由刘春担任,代行副院长职务;副处长由宗群担任。教育处下设四个室,负责人分别是:研究室主任刘春、副主任牙含章,教务室主任王云,注册室主任王志强,图书馆主任黄静涛,总务处长宋友田,总支书记刘景平。

微信图片_20180530091629.jpg

经西北局批准,学院成立了整风运动学习委员会,领导学院的整风运动。委员会由刘春、王铎、宋友田、宗群、刘景平、王志强等同志组成,刘春任主任。学院的整风运动,是以教职员为主。学员主要是学习文件、提高认识、进行正面教育。在整风中,学院的重点放在整顿学风和文风上。

4月4日,民族学院进行工作总检查。检查内容有业务教育方针、干部学习、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思想意识等问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地反复检查,目的是为了今后把学校办好。各部一方面进行工作检查,一方面保证日常的工作照常进行。学院还出版了不定期的墙报,以反映整顿“三风”的实际工作。全部的工作检查,预定在15日以前结束。4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会议,讨论整风问题,决定成立陕甘宁边区分区学习委员会,并作出《边区学习总委员会关于执行中央宣传部四月三日决定的计划》(草案)。还决定按政府、军队、党和民众团体三个系统,组织三个领导学习的委员会,从4月27日到7月20日,负责指导所属机关、学校研究中宣部所指定的整风文件,准备将来检查工作。民族学院的学习和研究由党和民众团体系统领导学习委员会负责,由陈正人负总责,杨清(欧阳钦)任秘书,张邦英、李卓然、贾拓夫、杨清、高长久、高朗山、白茜等参加。5月1日,陕甘宁边区学习总委员会为了解各单位的学习情况,总结学习经验和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决定组织巡视团,由西北局各单位的同志7人组成,到民族学院巡视,除谈话询问以外,还参加了讨论会。

微信图片_20180530091631.jpg

经过普遍发动准备阶段,延安整风运动转入学风学习阶段,这个阶段着重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深入开展了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大辩论。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简称“四三”决定),决定对整风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和学习文件,作出明确的规定。民族学院整风文件学习,按西北局学委会指示,第一期至5月底结束。学委会决定在第一学期结束、第二学期开始时,进行一次学习检查及总复习。检查内容,除了看文件、做笔记、开讨论会外,还着重检查每个人在研究文件期间反省自己的情形以及在工作中的进步如何。6月4日至5日为检查时期。应该复习的内容,除已经讨论过的《“四三”决定》、《调查研究决定》、《农村调查》序言(二)、《在职干部学习决定》、《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文件外,还必须参看《业务学习与干部教育》、《到什么地方去学习》、《一定要反省自己》等文章。“自我教育”运动的健康开展,使师生员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那些从国统区、敌占区来的青年教工和学员,他们过去只有单纯的抗日热情、爱国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知之甚少或者完全不知。学习了文件,对照检查了自己的思想,确实使他们的认识水平、政治思想水平得到了升华,从而使他们对来延安的意义及其工作学习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因此对整风运动的意义民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未完待续


源:鄂托克前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