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故而,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唐高祖时期,东突厥颉利可汗自恃强大,几乎年年南侵唐朝。唐王朝视鄂尔多斯地区为北部边疆的战略重地。这里是由漠北过黄河通向京城长安的门户,被称为“国之北门”、“边之要地”。当时鄂尔多斯地区属关内道所辖。唐朝在鄂尔多斯东北部设胜州(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北部设丰州,南部设夏州(今白城子,古统万城),三州共辖七县。其后又在西南设宥州(今鄂托克前旗城川古城),随着加强军事防御的需要,又先后在灵州(今宁夏灵武)置朔方节度使,在古盛乐城(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置振武军节度使,在古统万城置夏州节度使,来统领鄂尔多斯等地的各都督府。
唐太宗
唐太宗安置突厥
629年,唐太宗乘东突厥内外交困和多年灾荒,派遣大将李靖、李世勣统兵十余万,分六路出击东突厥,一举灭其国,生擒颉利可汗,突厥降唐者十余万口,自隋代以来突厥的侵扰才终于消除。东突厥大批降唐后,约半数进入京师长安居住,唐太宗将东突厥安置在东自今北京,西到今宁夏灵武,包括今北京、内蒙、陕西、宁夏的广大地区。639年发生突厥降将刺杀唐太宗未遂事件,唐朝令突厥和胡人渡河回归漠南故地,后突厥人请求被安置于“胜、夏之间”,即东北至准格尔旗十二连城,西南至乌审旗南部白城子之间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
鄂尔多斯出土唐三彩仕女俑
羁縻府州政策
唐太宗十分重视如何安置归附的十万突厥人的问题,这关系到“安边”大计。唐朝把突厥内附各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河北北部)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沿长城一线包括鄂尔多斯的广大地区,“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历史上称唐朝设置的这些府州为羁縻府州。羁縻政策的实行,使全国的民族关系也得到了一次调整。在全国沿边内附的民族地区,先后设置羁縻府州八百余个。夏州都督府和灵州都督府是管辖着鄂尔多斯地区的突厥、党项、吐谷浑等民族的羁縻州。羁縻府州的统治形式,是唐朝统治者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行的比较开明而有效的民族政策,有助于加强封建国家的统一,对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地区的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突厥和北方各族都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并于大漠南北开辟了一条通畅大道,名为“参天可汗道”。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如一。”这正是唐太宗的难能可贵之处。1
唐代瑞兽葡萄纹铜镜
唐代的鄂尔多斯地区,成为突厥、粟特、回鹘、党项各族与中原融合的辽阔舞台,成为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游牧胜地。以鄂尔多斯高原为重要支点所形成的中受降城道和参天可汗道,连通了中原、河套、漠北在内的广大地区,开创了唐代民族友好、贸易、融合的草原通畅大道。
注释:
1.陈育宁:《鄂尔多斯史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甄自明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