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鄂尔多斯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 时间:2018-06-05 10:22浏览量:6554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结束了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元代的疆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广阔的。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繁荣,在文化方面,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640.webp (4).jpg

忽必烈

元代鄂尔多斯的行政区划

蒙古军队占领鄂尔多斯地区后,其东北属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大同路的云内州、东胜州所辖,其南端属陕西行省的延绥路绥德州所辖,其西部属甘肃行省宁夏府路所辖。除了北、南、西三面的边缘地区为中书、陕西、甘肃行省所辖外,鄂尔多斯的其余广大地区,称为察汗淖尔,是元朝皇室的封地,它的建制与一般地方行政机构不同,具有特殊性。

公元1272年,忽必烈封其第三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今西安地区)为封地,其中也包括鄂尔多斯地区在内,并以今乌审旗南的察汗淖尔为中心,安置忙哥剌太子的四千户牧民,鄂尔多斯便成为忙哥剌私属牧民的牧地。忙哥剌死后,其子阿难答袭封为安西王,继续统领包括察汗淖尔在内的封地,所以又把察汗淖尔称为阿难答察汗淖尔。阿难答除将察汗淖尔作为牧场外,还将这里作为避暑胜地,在这里筑有宫殿城池。1他们冬在长安设营帐,夏在察汗淖尔避暑。在元代,察汗淖尔是河套、漠北通向陕西及内地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察汗淖尔也是元代的重要军事牧场,是元朝在全国各地官办的十四个大牧场之一,并且以牧马为主,这对于善于以骑兵作战的蒙古军队来说,自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因此元朝十分重视这一地区。

640.webp (5).jpg

鄂尔多斯馆藏元代画花瓷罐、画花瓷碗、白瓷高足碗

三岔河古城与察汗淖尔宣慰司

三岔河古城,位于乌审旗河南乡。城平面呈长梯形,南、北城垣各长643米,东城垣长304米,西城垣长518米。城墙夯筑,基宽约18米,残高5~10米,夯层厚10~15厘米。西墙的城门已被冲毁,其余三面墙的中部均设有瓮城。城墙外有宽约20米的护城河。古城城墙高大、保存完整。古城外环绕无定河,水源充足、风景优美。据专家考证,该城应为元代由安西王阿难答所建的察汗淖尔故城,后收归朝廷直辖,设察汗淖尔宣慰司。2

640.webp (6).jpg

三岔河古城北墙

在安西王时代,察汗淖尔是当时鄂尔多斯地区的行政、军事、经济、交通中心。元代中期以后,1310年九月,开始在察汗淖尔设置行政机构——察汗淖尔宣慰司。宣慰司是仅低于行省的一级行政机构,为兼管察汗淖尔地区的“边陲军旅之事”,所以又设都元帅府。宣慰司都元帅府在全国边远地区如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共设八府,察汗淖尔便是其中之一,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直至元末,察汗淖尔一直都是元朝军队集结和牲畜甚多的地区。

注释:

1. 鄂尔多斯大辞典编纂委员会:《鄂尔多斯大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2. 乌审旗文物局编著:《乌审旗文物志》,2012年9月第1版。

来源:鄂尔多斯博物馆/甄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