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瀚调】漫瀚调的传承与保护2
20世纪60年代初期,随着新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漫瀚调逐步引起了地方文化部门和学术界的重视。1964年,经准格尔旗文教局、伊克昭盟文教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逐层选拔推荐,准格尔旗沙圪堵乡双山梁村的女歌手张美蓉被选中参加全国文艺会演。张美蓉当时26岁,年轻的她在全国文艺会演中演唱了漫瀚调《西山要活命》,她以甜美的歌声、优美的曲调和朴实的形象,博得了首都观众和音乐界专家的好评。这次会演后,毛主席亲自接见了全体演员,并与演员们合影留念。张美蓉这次进京演唱还与毛主席合影的消息,在准格尔旗乃至鄂尔多斯地区引起了轰动,引起了文化部门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漫瀚调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这是漫瀚调演唱第一次走进了国家级的音乐殿堂。可惜时隔不久,优秀的漫瀚调歌手张美蓉因患不治之症而英年早逝了。
正当当地文化部门和文化工作者对漫瀚调有了一些认识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以“哥哥长、妹妹短”为主要演唱内容的漫瀚调从“文化大革命”运动一开始便被封杀了。在激烈的政治运动和沉闷的社会气氛中,漫瀚调也不敢声张。十年动乱期间,在漫瀚调的发源地准格尔旗,漫瀚调几乎悄声匿迹,只有在十分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少数农牧民在单独劳动时才敢偷偷哼唱几句,不敢放声歌唱,更不敢聚众对歌。这一时期漫瀚调停止了发展,处于封存和萎缩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拨乱反正”的进行,人们的思想重新获得解放,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1982年春,伊克昭盟文化处解放思想,大胆地组织举办了一次全盟民歌会演,这次会演在准格尔旗乃至鄂尔多斯地区掀起了漫瀚调演唱活动的热潮,也把漫瀚调推向了新的发展时期。
这次全盟民歌会演在当时准格尔旗的政府所在地沙圪堵镇举行,伊克昭盟文化处要求各旗选拔最优秀的民间歌手组队参加。作为东道主的准格尔旗文化局为了取得好成绩,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民间艺术优势,展示本地区的民间艺术特色,决定组成一支漫瀚调演唱队参加会演。准格尔旗文化局派出张玉林、张发等文化工作者,到乡间选拔漫瀚调歌手和乐手,帮助民间歌手编写新歌词,编排新节目。最后从布尔陶亥、沙圪堵、德胜西、大路等乡(村)里选出了王金娥、朱俊兰、奇俊文、郗勤克、贾有良等16名漫瀚调歌手及乐手,组成准格尔旗民歌演唱队参加全盟民歌会演,专门演唱漫瀚调。
这次在准格尔旗政府礼堂进行的全盟民歌会演盛况空前,每场演唱座无虚席,甚至走廊过道里都挤满了观众。被压抑了10多年的群众对朴实优美的鄂尔多斯民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次会演中,漫瀚调与其他鄂尔多斯民歌一样大放异彩,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的对唱和齐唱赢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和喝彩声。这是漫瀚调演唱第一次大规模正式登上文艺舞台。
这次会演中,漫瀚调演唱在准格尔旗引起了轰动。会演结束后,准格尔旗沙圪堵地区掀起了大唱漫瀚调的热潮。准格尔旗广播站播放了漫瀚调歌手在会演中的演唱录音,王金娥、郗勤克等歌手一举成名,在准格尔旗几乎家喻户晓。沙圪堵镇大小商铺里都用录音机播放着漫瀚调演唱,走在沙圪堵街道上,随处可以听到漫瀚调歌声。沙圪堵地区的漫瀚调演唱热情自然也会影响其他乡镇。1982年春天后,准格尔旗掀起了漫瀚调热潮。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在会演中学到了鄂尔多斯西部地区众多优秀歌手演唱的蒙古族短调民歌,吸收到了丰富的艺术营养,从而对漫瀚调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西部地区的歌手也在会演中学习了一些漫瀚调的演唱方法,并在会演后把漫瀚调带到了各旗,使漫瀚调在整个鄂尔多斯地区流传开来。
这次全盟会演的举办,促使漫瀚调进入了一个全盛的发展阶段。漫瀚调不仅在准格尔旗盛行,在整个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也广为流传;漫瀚调不仅为当地群众所喜爱,还引起了文化部门和地区学术界的重视;从此漫瀚调不仅在鄂尔多斯农牧区的田野山间传唱,也频繁出现在文艺舞台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盟(市)、旗两级文化部门及文化工作者在倡导漫瀚调演唱的同时,收集、整理、加工漫瀚调词曲,研究漫瀚调的发展情况等方面,也进行了大量工作。
1983年春天,准格尔旗文化馆派出张发、苗源、刘雁宾等工作人员,到漫瀚调演唱最为活跃的布尔陶亥乡收集民歌,主要收集漫瀚调歌词。随后,经张发整理选编,由准格尔旗文化馆以内部资料的形式铅印了一本《准格尔旗民歌》,收录有500多首漫瀚调歌词。
1985年前后,在盟直文化单位工作的柳谦、赵星等音乐工作者多次到准格尔旗采集、整理漫瀚调曲目,研究漫瀚调音乐。特别是伊克昭盟文艺创作研究所赵星,多次前往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用几个月的时间采访了奇昆山等老一辈优秀的漫瀚调歌手,获得了大量有关漫瀚调的宝贵资料。
准格尔旗文化工作者张玉林从1982年开始,历时4年,收集整理了大量漫瀚调歌词。1986年,伊克昭盟群艺馆、伊克昭盟文艺研究所、准格尔旗文化局3个单位联合编排了张玉林收集整理的《准格尔山曲儿》一书,以内容资料的形式铅印成册。《准格尔山曲儿》收录了2000多首漫瀚调歌词。
1986年和1987年,经文化部门逐级推荐,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杨锁柱和杨毛毛,分别参加了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一、第二届全国农民歌手大奖赛。杨锁柱和杨毛毛在大赛中演唱了漫瀚调,并在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优秀歌手中,获得了优秀奖和三等奖。
1990年后,准格尔旗漫瀚调歌手奇附林多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内外的民歌大赛并获得大奖,曾两次被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农业组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奇附林也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授予“百灵歌手”的称号。
1993年,原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王世一、原伊克昭盟文联主席柳谦、准格尔旗文化工作者张玉林三人合作编著了《漫瀚调》一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三位老学者经过多年收集、整理、加工、研究的成果,也是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漫瀚调的权威性著作。至此,漫瀚调这一新的民歌歌种被学界认可,并载入了中国音乐史册。
由于漫瀚调发源地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也盛行于此,这里有众多优秀的漫瀚调歌手,漫瀚调演唱活动也在这里最为普及、最为活跃,因此,文化部于1996年命名准格尔旗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
从1982年伊克昭盟举办全盟民歌会演,到1996年准格尔旗被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的13年,是漫瀚调发展的一个兴旺时期。这一时期,在政府文化部门的倡导和扶持下,漫瀚调演唱不仅在准格尔旗频繁地活跃着,在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也广泛流传开来;漫瀚调演唱活动不仅是农牧民的自发行为,也是政府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漫瀚调演唱不仅在田间地头、家舍院落里进行,也常常出现在鄂尔多斯地区的文艺舞台和广播、电视节目中。
这一时期,准格尔旗及鄂尔多斯地区涌现出了众多优秀的漫瀚调歌手、乐手,创作出了大量新歌词和新曲调,文化工作者在漫瀚调的收集、整理、加工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准格尔旗著名的漫瀚调歌手奇文世、杨永斌、安二仁、君靑格、黄不浪、郝永明、王板仁、伊生荣、华富林格、林毛仁、王金娥、朱俊兰、郗勤克、奇俊文、贾有良、王成、葛二后生、奇南门、刘文明、刁六十八、杨三袅、王当元、王当仙、王海宽、越三丑、杨毛毛、杨锁柱、奇附林、武蔚兰、魏英英、赵金莲、王巧、田秀、田桃、王邦等;著名的漫瀚调乐手有郭立民、苏永江、刘新民、史润荣、黄山、徐燕飞、班栓等。这些歌手、乐手中有男有女;有蒙古族,有汉族;有老人,也有中青年人;有农牧民,也有机关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有的既是歌手,也是乐手。
来源:鄂尔多斯市群众艺术馆
Copyright ©2018-2022 ordoswh.cn 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 蒙ICP备09003096号-7